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某企业成立于1995年12月,正式投产于1998年1月,年营业额约15亿元。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企业西侧、北侧分别于2007年、2009年各建成1个小区,西侧小区有11栋楼900余户且距离企业西侧厂界约30米、北侧小区有8栋楼800余户且与企业北侧厂界仅相隔一条宽约15米的道路,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难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022年1月—7月,周边居民先后12次通过市长热线反映该企业生产经营噪声扰民。
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实现案清事明、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不断增强周边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厦门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包案积极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现场调研
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组织开展厂界环境噪声监测
2022年6月28日晚,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组织对该企业厂界环境噪声进行监督性监测,两个点位噪声值分别为49dB(A)、51dB(A),一个达标,一个超标幅度小于10%。根据《厦门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目录清单》等规定,经研究决定对该企业不予行政处罚,并依法送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2年7月5日,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到该企业现场调研,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国标与民标的关系,把周边群众的感受作为整改的最高标准。同时,指导企业围绕实现“零投诉”的目标,按照“治理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以及长短结合分步实施的要求,制定噪声污染整改提升方案并有序推进整改。
根据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现场调研提出的指导意见,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建立了“把脉问诊+问题清单+细化方案+持续跟踪”的帮扶机制。2022年7月6日,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及时带领环境执法骨干深入企业开展“把脉问诊”,找准需要整改提升的噪声污染源点位共8处,指导企业尽快制定详细的噪声污染整改提升方案。
该企业根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导帮扶意见,坚持“立行立改”,及时调整装卸货时间、地点,锅炉房和机修间保持窗户长期闭锁,污水处理除臭系统降频运行,有效降低了厂界环境噪声排放。2022年7月12日,该企业向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报送了《“立行立改”整改情况报告》以及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单位开展厂界环境噪声检测的报告。检测报告显示,该企业厂界环境噪声达标排放。
活塞高压空气压缩机(旧)
高压无油变频空气压缩机(新)
在厂界环境噪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企业紧紧围绕实现“零投诉”的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噪声污染整改提升方案,详细列明了整改内容、时间节点、经费预算、责任部门,计划投入约200万元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组织对天台冷却塔等8个噪声源点位开展整改提升、在北侧厂界处安装隔声墙(长120米、高4.5米);投入约400万元将原产噪较大的活塞高压空气压缩机更换为高压无油变频空气压缩机,新空气压缩机采用二级加压并自带减振基座,可从源头减少振动和机械噪声。
该企业噪声污染整改提升期间,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带领业务骨干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情况,并积极协调帮助解决整改提升过程遇到的问题。同时,指定专人负责,每周跟踪整改进展并开展帮扶对接。通过近3个月的不懈努力,该企业已于2022年9月底基本完成整改提升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企业北侧厂界处的隔声墙
天台冷却塔隔声降噪
2022年9月30日,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牵头,所属街道、社区配合,组织企业相关负责人、专家、居民代表、小区物业负责人等30余人座谈,通报企业噪声污染整改提升情况,听取居民代表意见,搭建企业与居民良性互动沟通平台。同时组织现场参观企业噪声污染整改情况,参观居民代表反映,整改力度大、效果明显。
2022年7月、9月、10月,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先后3次组织对该企业厂界环境噪声进行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均达标排放。而且,自2022年8月以来,未再收到涉及该企业的噪声扰民投诉。9月,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期间,也未收到涉及群众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反映该企业噪声扰民的投诉。电话联系2022年投诉较多(6次)的投诉人,其反馈整改效果好。
2022年11月15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将该工业企业噪声扰民投诉件化解情况以柔性执法典型案例在福建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推送,供各地学习借鉴。
下一步,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落实好严管优服政策。一方面,采取“三不两直”措施加强企业日常环境监管,督促企业履行好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环境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同时,坚持一线工作法,积极协调推动解决企业发展与周边群众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既满足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010-58301147 邮箱:hjshengtaixue@163.com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20层 邮编:100009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7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