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0日,世界水土生态之父孙发政在香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知名人士经验分享大会并留言。
2004年11月,孙发政先生作为《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封面人物(当年封面人物还有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接受记者专访时,首次公开提出水土生态概念,也是最早提出“水土生态”一词,随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从概念、架构、案例、经济、管理、法律、文化、哲学等方面对水土生态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水土生态理论体系,受到国家主管部门及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为推动世界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保护地球人类家园,做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世界知名人士孙发政”肖像邮票,助力宣传、传播孙发政先生创立的水土生态理论。今年是“世界知名人士孙发政”肖像邮票发行20周年。
▲2006年世界年鉴出版社出版发行“世界知名人士孙发政”肖像邮票台历。
20多年来,水土生态理论从无到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推进美丽富饶中国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6月6-8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草牧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流暨产业化现场观摩研讨会”上,孙发政先生主持大会开幕式,并提出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的建议。一个多月后,即2017年7月19日,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此,“草”纳入了“山水林田湖”,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了新阶段。
▲2017年6月6-8日,全国草牧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流暨产业化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孙发政主持大会开幕式。
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丰富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水土生态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上世纪90年代初,孙发政响应国家“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号召,放弃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来到我国经济特区,一直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事业,勇立生产第一线潮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由孙发政主持设计和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园林绿化等工程约100项,参与(主持)评审水土保持技术方案近200项,参与制(审)定国家技术标准3项,拥有专利发明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合著3部;主持完成“类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走出了一条草种国产化的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生物砖排水护坡技术”列入国家水利部重点推广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006年孙发政主持完成“类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专家鉴定(《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6期)。
实践出真知。孙发政善于将丰富的实践上升为理论,所创立的水土生态理论,是解决当代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揭示了气候变化、地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于地球水土生态的过度改变和破坏。水土生态理论是关乎地球上人类和所有生物前途和命运的理论,是生态环境领域共同的理论基础。保护和修复地球水土生态,倡导绿色低碳,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6年11期《中国水土保持》发表孙发政论文加编者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对水土生态理论给予高度评价。
2024年11月9日,世界水土生态之父孙发政荣登路透社MiFi大屏,宣传和传播水土生态理论,指出:保护地球水土生态,就是保护人类未来!近年来,孙发政还陪同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先生参观游览上海豫园,陪同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匈牙利前女总统诺瓦克·卡塔琳、克罗地亚第三任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等世界政要,考察游览上海黄浦江,会见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意大利前总理恩里克·莱塔、德国第十任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等世界政要,向世界传播水土生态思想。
▲2009年11月1日,世界水土生态之父孙发政研究员(右)与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教授(左)在厦门鼓浪屿考察。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010-58301147 邮箱:hjshengtaixue@163.com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20层 邮编:100009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7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