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官网
  首页 > 城市 > 各地新闻

徐州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将试运行,正式投产年处理130万吨建筑垃圾

发布时间:2023-03-03 13:43:07   来源:中国环境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日前,江苏省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期投资 2.6亿元的徐州源盛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已进入试运行前的设备调试阶段。项目拥有一条废石生产线、一条拆除垃圾生产线、一条装修装饰垃圾生产线以及徐州单日产能最大的制砖线。正式投产后,可年处理130万吨建筑垃圾,日产4000平方米免烧砖,将极大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徐州市的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能力。

循环利用,垃圾“反哺”城市建设

走进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块块大型浅灰“豆腐块”伫立在蓝天下,这是即将投入试生产的源盛环保建筑垃圾处置利用项目。在这里,以往作为废弃物填埋的建筑装修垃圾将“回炉再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在破碎车间,三条生产线正“整装待发”。据了解,这些破碎、分拣、筛选等设备设施,对建筑装修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后,分选为再生骨料、一般可燃物、废金属和泥沙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超过90%。“其中,再生骨料作为原料,可以直接销售,也可以生产混凝土或免烧砖。”项目负责人介绍。

封闭式车间里,每一条生产线上方都有科学而严密的管道延伸,这是布袋式除尘器的收尘管道,每一个易造成扬尘的工位,都通过滤袋收尘,确保在建筑垃圾层层破碎筛分时,不会有粉尘逸出。“我们经过测试,有了这个先进的环保设施,投产后现场的粉尘颗粒物浓度控制在10微克每立方米。”

近年来,徐州市统筹规划,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规范化、资源化处理,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生产出的再生建材,还能反哺于城市建设。有数据显示,每处理1亿吨建筑垃圾,可以带来近90亿元的新增产值,同时还可以减少1.5万亩的占地以及1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说,建筑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再生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变废为宝,建筑垃圾精细化“处置”

源盛环保建筑垃圾处置项目的最末端是制砖生产车间。再生骨料在这里经过混合配比、搅拌、高压压制、入窑养护等工序后,成为一块块外观质感好、抗压强度高的成品砖。利用可调试压制模具工艺,制砖线可以生产出彩色地面砖、路缘石、护坡砖、承重砌块等不同种类的成品砖,满足房屋建筑、绿化园林、高速护坡、河道坡岸等不同用途。

“制砖线也是目前徐州单日产能最大的制砖线。”项目负责人介绍,“全面投产后,可日产4000平方米成品砖,每年能为徐州及周边城市提供超过5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成品砖。”

“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工程垃圾原料成分混杂,不经处置无法直接利用。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置,对环境的危害更大。”徐州市铜山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徐州,装修垃圾持续产生,数量庞大,亟需探寻更好的资源化利用路径。现在,根据建筑垃圾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处置,重点越突出,管理越高效,对于解决‘城市病’也越具有积极意义。”

在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经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

作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十四五”时期徐州市继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先后出台《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徐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提升建筑垃圾规模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集聚化发展,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拓展和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门排行

最新发布

阅读推荐

精彩图片

  • 江西加速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北京隆重召开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问题专家论证会
  • 全国各地通往我国最北省份旅游专列超百列
  • “双碳”愿景下生态地质调查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在济南举办
  • 北京出台水生态区域补偿政策!有水河长度、流动性等纳入考核指标
  • 辽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分类施策 确保覆盖全面精准有效
  • 陕西省“云上水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圆满收官
  • 吉林奋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 山西右玉:“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

精彩专题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010-58301147 邮箱:hjshengtaixue@163.com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20层 邮编:100009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7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