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杂志社官网
  首页 > 企业 > 综合

政策力挺,检测产业将在增长中蜕变

发布时间:2023-03-01 14:5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政策力挺,检测产业将在增长中蜕变

加工制造,检测先行。检验检测设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23日发布《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在政策的引领下,多家上市公司已经行动起来,检测产业将在增长中蜕变。

1.2025年智能检测产业生态将初步形成

《计划》明确,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

《计划》要求,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到2025年,突破50种以上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部分高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100个以上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应用,深化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8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培育30家以上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10个以上产业领军创新团队。

《计划》提出了四大重点工程:产业基础创新工程、供给能力提升工程、技术装备推广工程、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在政策保障方面提出,提出落实首台(套)示范应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鼓励地方探索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和“补贷保”联动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

2.现阶段发布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部委层面第一个引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现阶段发布行动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是需求端升级。近年来,制造企业对检验检测设备提出了新需求:电子产品制造商对智能检测的精确度、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很多行业的不仅仅关注成品的品控,而且越来越重视对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效果的监控。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常务副会长生飞介绍说,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其中合格评定包括了检验检测和认证。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个因素来自供给侧。生飞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日常使用的高端检验检测设备90%以上依赖进口,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计量仪器全部依赖进口。国产检验检测仪器大部分处于中低端档次和用于检验检测的前处理设备。据世界检测设备权威杂志SDI统计,世界前五十强检测设备公司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而中国却为全球提供了15%以上检测设备市场。

北京哈工汇宇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认为,钢铁、航天科工、乳业、草业等各行业的检验检测设备依赖进口,不仅存在国外进口限制和技术封锁的风险,也存在极大的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威胁经济安全的隐患。可以说,检验检测设备是一个隐形的“卡脖子”行业。

3.检验检测服务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根据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巨头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估计,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一般为下游产品产值的0.1%-0.8%,经济越发达则占比越高。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检测行业年营业收入将达4368.51亿元,占GDP的比值为0.38%。这说明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生飞认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空间,但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蜕变时期。

4.哪些上市公司已布局检测装备产业

发展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刻不容缓,地方政府已经行动起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发布通知,提出面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生物医药等8个领域方向,征集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并推广应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表示,未来五年,四川将建设智能检测装备等国家级新兴战略研发应用高地。

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布局智能检测设备产业。

广立微表示,公司是领先的集成电路EDA软件与晶圆级电性测试设备供应商。未来将加大投入,布局集成电路制造类EDA软件、贯穿产业链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晶圆级可靠性测试设备等产品和技术研发,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安车检测表示,公司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在产品与系统方案的设计、安装集成、运营维护、行业监管、车辆检测服务、汽车后市场增值服务、换电设备及电池检测设备等各方面的需求。

强瑞技术表示,公司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包括检测,组装等用途的设备和治具及其他精密自动化产品与服务。


环境生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生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生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生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门排行

最新发布

阅读推荐

精彩图片

  • 奇瑞携手IUCN开启全球公益合作 彰显世界企业公民的担当
  • 攻坚克难敢于创新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精彩专题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电话:010-58301147 邮箱:hjshengtaixue@163.com

@环境生态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20层 邮编:100009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021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7522号